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

觀竅章第二

觀竅章第二

※ 相對論 - 太上道祖演講集 ※

  假使為了表現美好的形相,就一再去虛偽的巧扮,像這種作為,難道還能算是美好嗎?
  如果只是希望行善讓別人知道,才去作善事,那麼這種行為,還能算是行善嗎?
  因此凡是沒有「有」的感覺,就沒有「無」的感覺,因為「有」與「無」是相對的。
  沒有「困難」的感覺,就沒有「容易」的感覺,所以困難與容易也是相對的。
  沒有「長」的名稱,就沒有「短」的名稱,所以長與短,也是相對的。
  沒有「高」的名稱,就沒有「下」的名稱,所以高與下也是相對的。
  沒有「小聲」的分別,就沒有「大聲」的分別,所以小聲與大聲也是相對的。
  沒有「前方」的分別,就沒有「後方」的分別,因此前方與後方,也是相對的。

  所以聖人知道以上這些相對的問題之後,為了要超越褒獎與煩惱的包袱,所以他就以無為的心去處事,因為以無為的心去處事,他就不會感到困擾。
  因此,他對人民的教化,就不喜歡以辯論的語氣去實行。他會學著天地培養萬物一般,不辭辛勞,而且不自傲,更不視為己有一樣的無為。
  因此聖人他以天地之德為榜樣,所以就做了許多事情,可是他做了許多事情之後,還是感到自己沒有做一樣。因為他是不想居功的,所以他往往在大功告成之後,就功成身退,不想去佔有這個榮譽。
  像他這樣寬容大量的涵養,連自己所建立的功德,都不去攀緣,因此反而使他的功德,更是萬古流芳啊!
◎觀竅章第二
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。斯惡已。皆知善之為善。斯不善已。故有無相生。難易相成。長短相形。高下相傾。音聲相和。前後相隨。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。行不言之教。萬物作焉而不辭。生而不有。為而不恃。功成而弗居。夫惟弗居。是以不去。

太上道祖 降
癸亥年十月初八日 天筆蔡生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Pages

先天大道 無極老母聖訓 師尊慈語 佛勸世文 大道天书

白 玉 佛

白 玉 佛
share

博客归档

关注者